
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(qū)城市群核心門戶,將與粵港澳大灣區(qū)相關城市核心節(jié)點構建起“半小時交通圈”。圖為慶盛樞紐站。南宣供圖

翻開地圖,從太平洋到大西洋,紐約灣區(qū)、舊金山灣區(qū)、東京灣區(qū)和粵港澳大灣區(qū),無一不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上的亮眼明珠。
放眼全球,粵港澳大灣區(qū)經濟總量已經可比肩世界級灣區(qū)龍頭——紐約灣區(qū)。數據顯示,粵港澳大灣區(qū)內的香港、澳門和9個珠三角城市地區(qū)生產總值達到1.3萬億美元,是舊金山灣區(qū)的兩倍,接近紐約灣區(qū)1.56萬億美元水平;進出口貿易額約1.5萬億美元,是東京灣區(qū)的3倍以上。
從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上空俯瞰,廣州南沙正處在大灣區(qū)的幾何中心,區(qū)位優(yōu)勢得天獨厚。“今年7月1日,《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(qū)建設框架協議》正式簽署,使南沙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,成為一方發(fā)展熱土。”南沙區(qū)有關負責人表示。
瞄準粵港澳大灣區(qū)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,南沙銜枚疾進,力爭用3—5年時間與粵港澳大灣區(qū)相關城市的核心節(jié)點構建起“半小時交通圈”,推動南沙由地理幾何中心向區(qū)域交通樞紐轉變。
軌道交通
28分鐘可直達香港西九龍
從廣州珠江新城出發(fā)一路向南約50公里,筆者來到了廣州南沙明珠灣區(qū)。當前,明珠灣區(qū)正將目光瞄準高水平國際化城市,支撐南沙建設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。
今年4月,廣州市首條設計時速達160公里的高速軌道交通線路——地鐵18號線在明珠灣區(qū)率先破土動工。
這條總投資約493億元的“大動脈”,南起南沙區(qū)萬頃沙鎮(zhèn),經明珠灣區(qū)、番禺廣場、琶洲電商區(qū)、珠江新城,北至天河區(qū)廣州東站,線路全長約62.5公里,設車站9座(其中換乘站8座),規(guī)劃建設期為2017年至2020年。線路建成以后,南沙到廣州中心城區(qū)可實現30分鐘直達。
事實上,地鐵18號線的建設背后,是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(qū)交通樞紐的雄心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(qū)城市群幾何中心,南沙區(qū)位優(yōu)勢明顯,而憑借快速軌道交通建設,其交通樞紐地位正漸行漸近。
南沙區(qū)相關負責人介紹,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后,將實現28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;2020年地鐵18號線、22號線建成,從南沙出發(fā)將實現30分鐘內可到達廣州東站和廣州南站,并研究延伸至中山、珠海;深中通道預計7年內建成,通車后將實現15分鐘左右抵達深圳寶安機場,20分鐘到達前海地區(qū);港珠澳大橋延伸線將直達南沙。
數據顯示,目前,南沙擬規(guī)劃建設軌道交通項目14個:其中,新(在)建4項目約93.4公里,項目總投資約1380億元;開展前期工作10項。近期國家鐵路計劃建設3條,包括深茂鐵路(深圳至江門段)、贛深客專南沙支線、南沙港鐵路。近期城際軌道計劃建設4條,中南虎城際、肇順南城際、廣中珠澳城際、灣區(qū)東線城際正開展前期研究工作;城市軌道交通也正加緊推進,4號線南延線計劃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運營,地鐵15號線、22號線南段(番禺廣場—萬頃沙)正開展前期研究工作,爭取盡快納入下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(guī)劃。
高快速路
30分鐘直達珠三角主要城市
“鳳凰一、二、三橋終于通車了。”往來南沙明珠灣區(qū)的市民程斌近日驚喜地發(fā)現,在南沙區(qū)中心與明珠灣區(qū)之間,終于可從鳳凰一、二、三橋進出了,這三座新橋寬闊暢通,不用10分鐘就可走完全程。
事實上,鳳凰一、二、三橋建成通車是南沙交通樞紐建設提速的一個縮影。朝著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目標前進,南沙交通先行一步。
今年初,虎門二橋主塔全部封頂,2年后虎門二橋將有望通車,往來南沙與珠江東岸的深圳、東莞將有新的快捷通道。屆時,虎門大橋交通擁堵情況將得到緩解,南沙將可實現30分鐘內到達深圳寶安機場、前海地區(qū)。
在南沙的發(fā)展藍圖中,未來將實現30分鐘內快速直達廣州中心城區(qū)以及深圳、東莞、中山、佛山等鄰近的珠三角主要城市,形成粵港澳大灣區(qū)交通樞紐。
在此背景下,“七橫七縱”高快速路網布局應運而生。南沙區(qū)有關部門介紹,近期計劃建設8條高快速路項目,總投資978.59億元,其中新(在)建4條約52公里,黃欖干線已全線貫通;廣中江高速廣州段連接線工程加快推進;深中通道主線將抓緊開工建設;開展前期工作4條約49公里,南中高速、東部干線等正開展前期工作。
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,南沙還將加快建設高水平綜合交通樞紐。近期正加快推進南沙站樞紐、慶盛樞紐、蕉門樞紐的前期研究工作。其中,南沙站樞紐為一級客運樞紐,規(guī)劃接入13條軌道交通線路,站場附近相應配套公交車、長途班車、出租車等各類城市交通設施,形成南沙站綜合交通樞紐;慶盛樞紐為二級客運樞紐,規(guī)劃接入4條軌道交通線路;蕉門樞紐為三級客運樞紐,規(guī)劃接入4條軌道交通線路。
航空建設也快速邁進。南沙通用機場項目擬選址大崗鎮(zhèn),主要用于保障珠三角及港澳地區(qū)、中南地區(qū)公務飛行,兼顧航空飛行培訓、航空旅游及通勤飛行等飛行活動,同時也向社會提供緊急救援、通航作業(yè)飛行等保障服務。
航運
落戶航運物流企業(yè)3949家
一個月前,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、佛山市公用事業(yè)控股有限公司、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,共同簽約合資建設經營南沙港區(qū)四期工程。
“這是三個城市加強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,邁開了粵港澳大灣區(qū)城市合作的重要一步,南沙港區(qū)成為廣州、佛山、中山共同的出???,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”廣州港有關負責人表示。項目建成后,以南沙港區(qū)為主體的廣州港全球地位將進一步躍升。
事實上,依托南沙港這一核心資源,南沙航運要素集聚能力正在不斷加強。
一年前,全球航運界“巨無霸”——中遠海運散貨總部落子南沙。馬士基、地中海、達飛等全球排名前21位的集裝箱班輪公司均在南沙開辟國際航線。累計落戶航運物流企業(yè)3949家,已經開通168條航線,其中國際航線達81條,在廣西、貴州等泛珠地區(qū)建成31個無水港,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輻射到整個泛珠地區(qū)。2016年實現貨物吞吐量3.04億噸,集裝箱吞吐量1262萬標箱,助力廣州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全球第六、第七位。今年1—7月,南沙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83萬標準箱,同比增長16.10%,增速位居全國各大港口首位。
2016年,南沙郵輪共開104艘次,首年旅客吞吐量達到32.6萬人次,國內郵輪母港城市排名第三。今年1—7月,南沙郵輪共完成75艘次,旅客吞吐量23.2萬人,同比增加12.5%。
打造國際航運中心,南沙正闊步向前。2020年底,南沙港區(qū)四期工程有望建成投產,屆時南沙港區(qū)將形成外貿集裝箱通過能力超過1000萬標準箱,內貿能力超過800萬標準箱的格局。年吞吐量71萬人次的國際郵輪綜合體已動工,預計2018年底投入使用。南沙港鐵路已經動工,未來將可直達珠三角乃至泛珠地區(qū),形成海鐵聯運,使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與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在此交匯。